非遺可以有多“潮”?10月17日,2024首屆“非遺生活薈”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園櫻洲登場,讓大眾感受“非遺+生活”的N種可能,也為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更多思路。
開幕首日,許多游客成為了“探路者”,賞玩、體驗、品味,沉浸多彩非遺,不亦樂乎。活動將持續至20日,4天時光里,觀眾可以通過大師展和青年展感受非遺的時代表達,可以在“一生錦程”織繡主題展中領略“綾羅綢緞”的魅力;在“花樣時光”設計里的非遺主題展中感受非遺的時尚與潮流;在賽事里的非遺中體驗別樣“水韻江蘇”;還有在“舌尖上的非遺”感受滿滿的煙火氣……
本次活動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主旨,通過設置非遺展陳、非遺市集、非遺體驗工坊、非遺秀場等內容板塊,匯聚百余名非遺傳承人、數十項非遺演藝和非遺體驗活動,在豐富文化消費供給、引領文化消費潮流的同時,激發非遺保護傳承新活力。
在非遺展陳區,1個大師展、1個青年展、4大主題展匯集非遺國家級傳承人和非遺新銳力量,聯動新銳設計師、潮流創意團隊,全力打造了大師藝韻、青年風華、主題大賞三大展覽內容。
步入大師展,仿佛踏入了一個凝固了時間的藝術殿堂。這里,非遺傳承人利用傳統的“榫卯”結構,構建起一個展示江蘇非遺精髓的空間——“大師‘薈’客廳”。該空間由知名設計師王一川設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精細木作技藝”江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雷勇制作。作為“非遺生活薈”核心展陳空間,空間內匯聚數位江蘇省內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大師作品,在現代策展理念和傳統非遺技藝的對話中,展現“天工蘇作”之美。
青年展則是一場非遺與現代設計的激情碰撞。通過“設計力升級計劃”,30余個非遺項目與青年設計師結對,以全新的視角和創意,為非遺注入了時尚元素,使其更加貼近年輕人審美。這不僅是對非遺技藝的創新轉化,更是對非遺傳承的生動實踐。
四大主題展各具千秋,讓人目不暇接。“舌尖上的非遺”匯集了全省近20家代表性非遺美食,“錦繡里的非遺”展現了江蘇千年的織繡文化,而“賽事里的非遺”和“設計里的非遺”更是以國際化視野,將非遺與現代設計、公共藝術相結合,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
活動期間,非遺市集熱鬧非凡,50余位非遺主理人和結合傳統文化進行二次創作的品牌齊聚一堂,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消費體驗。
為了增強觀眾的參與感,活動還設置了非遺禮包、盲盒、游戲、集章打卡等多種互動內容,讓公眾在趣味中了解非遺。特別是“非遺體驗工坊”,邀請了非遺傳承人現場指導,讓觀眾在動手實踐中更深入地了解非遺。
“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可以讓我們展現自己的文化品牌”“可以與其他品類的非遺前輩、同行學習交流,尋求合作可能”……現場的非遺品牌主理人紛紛點贊活動,表示此次盛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讓更多人走進非遺、觸摸非遺、愛上非遺。
首屆“非遺生活薈”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對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創新探索。據了解,“非遺生活薈”為江蘇全新打造的文化品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系列重要論述,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促進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提升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對非遺的認知和參與,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活動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江蘇新華新消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單位支持。
江南時報記者 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