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大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南捕廳15號、17號、19號和大板巷42號,又稱甘熙故居、甘熙宅第。它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俗稱“九十九間半” ,是我國城市中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 。
甘家大院由毗鄰的四組多進穿堂式古建筑群構成。古建筑占地面積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400多平方米 。甘家大院建筑群中建筑均坐南朝北,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馬樓”的渾厚大氣 。
甘家大院整個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士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和倫理觀念。甘熙宅第建筑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講究子孫滿堂、房的位置、裝修、面積、造型都具有統一的等級規定。甘熙宅第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游價值,是南京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私人民宅 ,被中國著名的建筑大師吳良鋪先生譽為“民俗瑰寶”
甘家大院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始建,咸豐三年(1853年)曾毀于太平天國戰火。1951年甘氏舊宅出售,1986年開始,南京市政府動員搬遷部分居民住戶,成立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并對外開放。
2001年,南京市開展南捕廳歷史街區傳統民居保護一期工程。政府投入巨資對甘熙宅第主體——南捕廳15號、17號、19號內的居民進行拆遷,對文物建筑進行維修。2006年,又啟動甘家大院古建筑群補充和配套后續工程,按原貌復建“津逮樓”和后花園,包括假山駁岸堆砌,東、南門圍墻建設、整體綠化環境建設等,展示甘家大院的完整風貌。
2006年5月25日,甘熙宅第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期責任編輯:朱旭先
潘俊 攝
史迅超 攝
王松南 攝
沈伯寧 攝
陳寧華 攝
陸林生 攝
高鴻鵬 攝
朱文雄 攝
陳寧華 攝
齊紅 攝
王建英 攝
李莉 攝
朱旭先 攝
潘俊 攝
朱彥 攝
暴瑩 攝
李莉 攝
張倫富 攝
王松南 攝
朱文雄 攝
原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禪意書畫院院長、著名書法家徐澄老師為攝影團題字——“水韻江蘇”
2023年“水韻江蘇”美圖將與新華報業集團·江南時報合作,集中展示南京新“金陵48景”,計劃貫穿全年,每半月發布一期。所征集的美圖除在“水韻江蘇”公眾號上發表外,還將同步在江南時報新媒體矩陣上發表。全部圖片展示結束后將視情舉辦專題攝影展覽、制作掛歷、攝影畫冊、文創產品等。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網友關注支持。
以上圖片為攝影師原創,版權歸攝影師。
歡迎您欣賞并轉發,觀看往期圖集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