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燈猜謎唱大戲 文博館里鬧元宵
賞花燈、猜燈謎、耍龍燈、吃湯圓……元宵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各地多樣的民間活動讓春節尾聲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同時也象征著新一年的開始。2025年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從除夕延續至今的文化活動在江蘇各大文博場館內接連上演,為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江蘇多家地方場館的亮點活動同樣讓人應接不暇。
2月10日起,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內就已燈籠高掛,千盞燈流光溢彩。一個個充滿趣味的元宵燈謎懸掛在燈籠下方,等待著四面八方的游客集聚一堂,體驗“猜燈謎”的樂趣。燈謎,是富有智慧與趣味的傳統非遺民俗,融合了語言學、文學、民俗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了解,早在南宋時期,“猜燈謎”就已經成為元宵節的一種游戲方式。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延續這一古老的民俗活動,精心準備了元宵節限定文創禮品,讓廣大市民在欣賞“花市燈如晝”的同時,收獲一份文化驚喜。
與此同時,館內另一邊的戲曲表演團隊也已整裝待發。配合著京劇《狀元媒》《貴妃醉酒》《賣水》的演出,舞蹈《非遺滾燈》《飛天》《春頌》也將融入其中,戲劇的韻味與舞蹈的柔美帶領觀眾穿梭于一場如夢如幻的梨園“美夢”中。在欣賞完翩翩舞姿和悠揚戲曲之后,一場熱鬧的“耍龍燈”表演將點燃現場。據介紹,“調龍燈”是古代“龍舞”的發展與衍變,昆山元宵節“耍龍燈”活動曾十分活躍,元宵節當夜通常至少有十幾條“龍”在大街上舞動,規模震撼。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特別組織舞龍團隊,在豐富表演的同時帶領大家重溫記憶中的“年味”。
“元宵節當天我們還將戲曲元素與昆山本地習俗結合,邀請觀眾參與體驗‘做花燈’‘走三橋’等民俗活動,以祈求新的一年萬事順遂。”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介紹,昆山本地素有“出燈”和“走三橋”的習俗。花燈歷史悠久,具有祈福之意,同時也是戲曲中常出現的道具之一。《清嘉錄·走三橋》記載:“元夕,婦女相率宵行,以卻疾病,必歷三橋而止,謂之‘走三橋’。”“走三橋”又叫“走橋”“游安”“走平安路”,是民間一種驅災、求平安的習俗。
打開“藝術鹽城”微信公眾號,掃描“云猜燈謎”活動二維碼,一個個有趣的燈謎映入眼簾。2月10日至12日上午,鹽城市美術館推出“‘藝’起迎元宵 歡樂猜燈謎”線上活動,線上得獎者不僅可以得到精美獎品,還能夠獲得當天線下活動名額1個,體驗線下猜燈謎、做花燈等藝術活動。
此外,2月12日“上元燈節·妙趣鹽美”系列活動也在鹽城市美術館拉開帷幕。元宵課堂、燈謎互動、元宵微劇本……一系列精彩活動將在美術館內展開,帶領觀眾參觀展廳,體驗花燈制作、猜燈謎、剪紙等趣味活動。據鹽城市美術館品宣主管王方芳介紹,元宵節作為中國春節年俗活動的壓軸戲,許多風俗都與“花燈”有關,結合節日民俗,鹽城市美術館線上線下雙聯動,開展“上元花燈奇幻游”系列活動,帶領大家提燈看展,尋跡非遺,共同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有著深厚底蘊的民俗文化在傳統節日里格外突出。元宵節當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將在淮安市博物館展開。作為淮安市博物館“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之一,淮安市博物館以發揮文博場館的公教職能為活動主旨,特針對10歲以上的學生在元宵節開展我們的節日“元宵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涵蓋元宵節知識小課堂、制作元宵花燈等項目。此外,“歡喜鬧元宵”猜燈謎活動也從當日9:00開始持續至17:00,讓市民在博物館里度過一個熱鬧、有趣的元宵節。
(江南時報記者 徐曦)